“... 古史故事,讲到这里就该告一段落了。 我上次串门给人讲故事,”神石最后道,“还是明朝年间。那个人好像姓杨,可比你有文化多了,起码没有听着听着就要睡着。 他还做了一首诗,大约内容我还记得: 道德三皇五帝,功名夏后商周。 七雄五霸斗春秋,顷刻兴亡过手。 青史几行名姓,北邙无数荒丘。 前人田地后人收。说甚龙争虎斗。 杨慎 西江月 …
Category: 古史故事
“在上一回帝舜纵横天下里,舜大开杀戒,「流共工于幽洲,放驩兜于崇山,窜三苗于三危,殛鲧于羽山」。殛(jí),杀也。咱们现在就来讲一下这个「殛鲧于羽山」里的鲧。 鲧(gǔn),姓姒(sì),字熙,居于崇山,所以亦称崇伯鲧。 他说起来不是外人,居然也是皇室血统,西院颛顼(zhuān xū)帝的N世子孙。咱们前面说过,帝舜是颛顼帝之后的第六代,从穷蝉那一代起就成为了庶人,但好歹每一代都留下了名字(穷蝉-敬康-句望-桥牛-瞽叟-舜)。 鲧这一支比舜还要不堪:颛顼帝娶邹屠氏女生禹祖,禹祖生了某某,某某生了某某,… 传了N代以后到鲧,鲧生禹。 鲧本来是协助共工氏治水的副将。后来帝尧有心撤掉共工,但他不喜欢鲧。「尧曰:‘鲧负命毁族,不可。’」 四岳逆帝尧之意,强行推荐了鲧。结果按照正史的记载,「九年而水不息,功用不成。」-《史记・夏本纪》。 于是舜派人杀了他,提拔了他的儿子禹,继续治水。这就是我们后来说的「大禹治水」。 …
然后就是格林童话的情节了:舜的生母握登早亡,瞽叟娶了个后妈(名不详),生下个儿子名叫象。瞽叟和后妈都宠溺象,象也很顽劣,三人找机会就欺负舜,甚至多次谋杀未遂。但舜还是对瞽叟和后妈很孝顺,对异母弟弟象很友爱。 ... 于是帝尧把两个女儿,娥皇和女英,都嫁给了舜。 …
书接上回,帝尧(yáo)在巢父,许由,子州支父那里捡到便宜后,把注意力转向了另一个势单力薄的小人物,舜(shùn)。 说起来舜也不是外人,居然是根正苗红的皇室后裔:咱们在青阳和昌意,东院和西院里提过,西院的颛顼(zhuān xū)帝死后,政权就被帝喾(kù)夺回了东院。但颛顼这一族的血脉并没有断,颛顼生穷蝉,穷蝉生敬康,敬康生句望(gōu wàng),句望生桥牛,桥牛生瞽叟(gǔ sǒu),瞽叟生舜。 他们这一边显然早生早育,辈份迭代的比东院快了好几倍。自穷蝉那一辈起降为庶人,所以舜血统虽好,却是个十足十的六代平民。 …
上回书说到,帝尧为政的风格,是知人善任,而不独断专行。这样虽然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,但时间久了,在朝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几个势力团体: 太子丹朱,和支持太子的大臣们,例如放齐 四岳(羲仲,羲叔,和仲,和叔):这四位掌天象,执祭天权,是帝尧的元老级顾问 九大臣(司徒,司空,司马,司农,乐正,工师,秩宗,大理,驱禽):此九臣掌日常政务,有相当大的责任和行政权力 从前几代一直传下来的重要部落和望族首领,比如祝融氏掌火,共工氏掌水,欢兜氏,鲧(gǔn) 一些人单力薄的贤臣,比如许由,巢父,子州支父,舜(shùn) 这五组势力相互合作,又相互制衡,微妙的维持着帝尧的太平盛世。 …
帝喾(kù)之后,终于到了他的儿子尧(yáo),鸟生鱼汤的尧。大约公元前2200年。 尧,帝喾与庆都(陈锋氏)之子,名放勋,13岁受封于陶,15岁改封于唐,所以又叫唐尧,陶唐氏。 孔子曰:“高辛之子也,曰放勋。其仁如天,其知如神;就之如日,望之如云;富而不骄,贵而不豫;… 其言不贰,其行不回,四海之内,舟舆所至,莫不说夷。 大戴礼记・五帝德 中国后几千年的文化,一直是儒家当道。而儒家首推的古代君王,就是这位被孔子成为「其仁如天,其知如神,就之如日,望之如云」的尧。他在孔子眼中是最完美的君主。 子曰:“大哉尧之为君也!巍巍乎,唯天为大,唯尧则之。荡荡乎,民无能名焉。巍巍乎其有成功也,焕乎其有文章!” 论语・泰伯篇 …
上回书说到,西院的颛顼打败共工氏之后,东院的蟜极(jiǎo jí)自动退出了帝位的争夺,还把自己的儿子喾(kù)派去辅佐颛顼。 颛顼死后,喾登帝位,把权力又搬回到了东院。 帝喾,姬姓也。其母不觉,生而神异,自言其名曰逡… 年十五而佐颛顼,三十而登帝位。 帝王世纪 据说帝喾从小生下来就能说话,「自言其名曰逡」。逡者,俊也。所以历史上的帝喾,和神话传说中的帝俊,经常被互换为同一个人物。 …
颛顼(zhuān xū),姬姓,号高阳氏。黄帝之孙,(西院)昌意之子也。 后人屈原在「离骚」里,自称「帝高阳之苗裔兮,朕皇考曰伯庸」。这句里的高阳,就是屈原在说他是颛顼帝的后代。 (颛顼)静渊以有谋,疏通而知事 史记・五帝本纪 咱们前一回介绍了东院少昊,西院昌意。这颛顼虽然是昌意的儿子,但从小(十岁)就去了东夷辅佐少昊治国。「生十年而佐少昊,十二而冠,二十登帝位。」《帝王世纪》 颛顼才华横溢,治理有方,没多久后被黄帝隔代指定为接班人。 …
上回咱们讲到,黄帝一统中原,杀蚩尤逐九黎化苗,贬炎帝驱全家南迁。然后不放心东边的少昊族,把自己的长子青阳派去管理。 嫘祖为黄帝正妃,生二子,其后皆有天下:其一曰玄嚣,是为青阳,青阳降居江水。其二曰昌意,降居若水。 史记·五帝本纪 黄帝的长子姬姓,名「玄嚣」,字青阳,号金天氏。但后世他最被认同的,反而是他老爹一心要防备的:少昊。 咱们前面提到过,伏羲女娲政权中,有太昊,和太昊之孙少昊,在东夷经营。传到此时,少昊族虽然有些衰落,仍是中原大陆历史文化最悠久灿烂的一支。他家的文化大染缸凝聚力也真不是吹的:被黄帝派去防范少昊的青阳,几年之内就被当地文明完全融化了,变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少昊人。 …
三场大战役后,黄帝统一了中原。下面该修生养息一阵子了。 仓颉氏,是风姓(伏羲氏)的诸多子部落之一,甚至还很强盛过一阵子,所以历史比黄帝本人要早很多。早期文字的雏形,是从他们部落里先开始的。 黄帝当上盟主之后,占有欲很强,或者换句好听的话,就是将各部落文明融合的意识很强。他看到仓颉族的文化比较先进,就把他们部落首领召来,当了自己的史官。 仓颉,轩辕黄帝左史,观奎星圜曲之势,察鸟兽迒之迹,依类象形,始创文字之鼻祖。 白水县志 即为史官,原来族里那些简单的符号就远远不够用了。仓颉仔细观察世间万物,取其形而简之,化为象形符号。后来又添上发音,「形声相益」,终成文字。 …